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:聚焦高质量 奋进新征程
发布人:吴继杰  发布时间:2024-11-21   浏览次数:10

    人文学院肇始于1959年的徐州教育学院中文系,已有65年办学历史,涌现出杨洪清、吴敢、张仲谋、张新科等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学者和作家,现有教授、博士30余人,获评江苏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。新时代以来,中国语言文学获批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;学院获批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、江苏省社科普及基地、江苏省科普科幻教育基地等平台,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,获批国家社科基金13项(其中重点2项)。学院开设汉语言文学、广告学、秘书学3个专业,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,广告学专业获批校一流专业。教师荣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、全国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二等奖、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、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。学生荣获“创青春”国赛金奖、“挑战杯”国赛三等奖、“大广赛”国赛一等奖、全国高校秘书专业知识技能大赛一等奖、江苏省本科优秀毕业论文团队等奖项。


一、贯彻新理念,提升新内涵

(一)贯彻“新文科”办学理念

积极探索理工类院校中特色鲜明的文科专业发展之路,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文科人才,重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,拓展新媒体、数字类课程,创办汉雅书院,跨专业培养卓越人才。

(二)构建“大思政”育人格局

坚持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,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党建、教材、课程、课堂、实践、校园环境等方面,形成育人合力,构建全员、全过程、全方位育人格局。

(三)严抓“规范化”教学管理

严格按照《徐州工程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》《徐州工程学院课程考核管理办法》《人文学院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实施办法》等相关文件管理,使教学规范有序。

(四)锚定“应用型”人才培养

立足学校应用型办学定位,持续加大实践育人力度,不断优化应用人才培养模式,着力培养满足区域经济、社会、文化发展需求的复合型、应用型汉语言文学、广告、秘书人才。

(五)聚焦“高质量”特色发展

“求真奋进”校训为指引,倡导追求卓越、精益求精的质量文化,在评优评先中突出高级别成果导向;坚持错位发展,努力打造理工科院校中富有特色的人文学院。

二、奋进新时代,共促新发展

(一)落实立德树人,打造红色育人品牌

构建以红色党建为引领、红色文学课程群为特色、红色文学创作与研究为支撑、红色研学活动为路径的“四位一体”红色文化铸魂育人模式,《聚焦立德树人  传承红色基因——“四位一体”共铸红色育人格局的探索与实践》被遴选为校级教学成果奖重点培育项目。打造红色馆藏、红色讲堂、红色研学、红色歌谣、红色经典“五红”党建品牌。

创建由中国红色文学作品十五讲、中国红色话剧与经典影视鉴赏、中国红色诗歌诵读与鉴赏、中国红色文学传承与传播构成的“红色文学特色课程群”,获批江苏省重点教材、江苏省一流课程,获评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、江苏省微课比赛一等奖。创作红色主题内容长篇小说8部,获省级精神文明建设“五个一工程”奖3项。“红色文学创作与研究”团队获批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。


开展红色场馆研学、红色景点调研、红色文学大讲堂等研学活动,获评“创青春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金奖、“挑战杯”大学生课外学术与科技作品大赛国家三等奖、全国大中专学生乡村振兴“笃行计划”专项行动全国示范性团队、江苏省社科普及优秀项目等。

(二)编写特色教材,提升教育教学质量

以教材建设作为重要抓手,助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。先后出版《宋词欣赏教程》《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》《大学人文读本》《应用文写作与创意写作》《中国红色文学作品十五讲》《现代办公混合式学习教程》《中国新科幻文学十五讲》《二十四节气与古典诗词》等8部特色教材,其中《宋词欣赏教程》《大学人文读本》《中国红色文学作品十五讲》《现代办公混合式学习教程》等4部获评江苏省重点教材,《大学人文读本》获评江苏省优秀教材培育奖。


(三)创建特色平台,赋能应用人才培养

首创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化博物馆(文学发展研习馆),获批江苏省社科普及基地;创建科普科幻普及基地,获批江苏省科普科幻教育基地;由学生担任讲解员面向社会开放,接待参观者万人次。“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”获批江苏省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、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,参与编撰出版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年鉴》。创建“新文科实验室”(非线编实验室、短视频创新实验室、影像采集实验室),为新媒体、数字技术类课程教学以及科研、学科竞赛等提供有力支撑。开设博雅讲堂,编辑文学期刊《东隅》。依托以上平台,教师获批国家和省社科基金各4项,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等省级以上教学奖20余项;学生获江苏省青年科普科幻征文大赛奖100余项、“创青春”全国金奖等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140余项、江苏省优秀毕业论文8篇、优秀毕业论文团队5个。出版学生文学作品集3部。


(四)强化科教融合,培育拔尖教师队伍

    秉持科教融合理念,以科研推动教学改革,以教学资源支持科研,与省市相关部门资源共享,联合开展科学研究、社会服务,带动学院科研、教学比翼齐飞,拔尖教师不断涌现。近10年,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项(其中重点2项),出版专著30余部(其中《明代词学通论》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),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、全国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二等奖、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5项、江苏省与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“五个一工程”奖3项,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、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、江苏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、江苏省微课比赛奖11项(其中一等奖4项)、江苏省“双创”博士6名、江苏省紫金文化英才与优青各1人、江苏省“青蓝工程”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名、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1个。

(五)构建保障体系,确保教育教学质量

坚持“质量立院”办学理念,构建全主体参与、全方位保障、全过程监控、全要素规范,任务明确、机制科学、运转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。学院通过督导听课、学生信息员、学生评教及教师评学、教学检查等环节监控教学,实施“监控—改进—提升”机制,教学质量持续提高。